首页 世界条约 正文

阿巴哈依图界约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扫码手机浏览

1727.10.23 阿巴哈依图

按照布连斯奇条约为中、俄两国划定疆界事,由恰克图左段起线,直至额尔古纳河之最高处止,两国所设界牌录后:清国特遣蒙古喀尔喀郡王那彦泰、总理界务官瑚毕图,与俄国派驻北京使署参赞兼界务官格拉什诺甫阅定以下办法,按照一七二七月八月二十日两国全权在波尔河边所定界约①,所有山岭、河水以及荒野之地均经两国派员勘明画定,并在批准应有鄂博②地方一一设立。向南起,顺布尔古特依山梁至狄列图地方,共有鄂博四座;此鄂博相对者,设有中国卡伦③四:一、奇兰,二、齐克太,三、阿鲁奇都埒,四、阿鲁哈当苏,均以一段之楚库河为界。沿楚库河之南岸一带,向有鄂博六座,俄人之过冬者有二:一、在楚库河之南段地方,并在舍尔巴哈草地尽头处,正与重设鄂博地方相近;二、在阿鲁奇都埒河口,并在楚库河之南岸。所建房屋,俄国界务官遵照现定条约,饬令拆毁,以清疆界。俄国布拉赤人向在中国所设卡伦以外奇都埒上游一带游牧为业,此项俄民应即迁至楚库河北岸居住,免致将来生事。两国界务官商定办法,凡楚库河之南岸一带,俄国人民不准迁往居住,并经中国政府颁谕饬令该管卡伦随时稽查,遇有卡伦房屋损坏之处,亦即赴为修理。自阿鲁哈当苏鄂博至额波尔哈当苏暨察罕鄂拉,查照条约,所有中国以及附近处之空地,适中平分;从此起,鄂博已设四十八座。凡设鄂博地方,均附近俄国所辖边境。鄂博处,遇有山岭暨着名地方,即以此为两国疆界。各处鄂博之应有者,亦已按序设立,且与中国北段之卡伦鄂博相近。中国托果萨④人,向在赤夺格地方一带游牧者,界务官遵照条约,将此项人民迁回原处。自察罕鄂拉卡伦鄂博至额尔古纳河最高处之中国卡伦鄂博,在此附近一带已设鄂博五座,各清疆界,并经两国政府颁谕,令各管卡伦者知悉。凡有两国人民,自立约后,不准随意越界。观以上办法,两国疆界均已分别清楚,彼此争端亦可永远断绝。即两国人民因偷窃事而越界者,自定界后亦不得任意出入。复以俄蒙二文合写鄂博单,粘贴木牌,竖之于各要地,俾众周知。此单内详细注明,谓:由布尔古特依山至额尔古纳河,其间所经山、河、台干均已排列号数,设立鄂博等语。兹将其所开号数界单照录于后:布尔果特依山南段尽头处,设第一鄂博。布尔果特依山之东,正对柴达穆湖,在此山之北,设第二鄂博。呼尔林克山岭之南,正对盐池山之尽头处,设第三鄂博。向狄列图地方并对楚库河之右段有岭,岭上设第四鄂博。舍尔巴哈草地,在楚库河上游尽头处,沿岸设第五鄂博。齐克太河口,楚库河之岸边有山,山上设第六鄂博。哈普察盖小河,由楚库河流入,沿岸设第七鄂博。阿鲁奇都埒河流入楚库河之沿岸,设第八鄂博。乌伊勒戛小河为产草之地,并在楚库河岸,设第九鄂博。阿鲁哈当苏河口楚库河岸,设第十鄂博。乌里雷小河之贴近者为阿鲁哈当苏,其凸出处有旧鄂博一座,小河北岸,设第十一鄂博。乌布尔哈达音乌苏有旧鄂博一座,靠北段岭上,设第十二鄂博。旧设鄂博之之库穆伦岭,其在北段者,设第十三鄂博。旧设鄂博之奎河,其北段者为库穆伦岭,在此尽头处,设第十四鄂博。旧设鄂博之昆古尔特小河,其北段者为库穆伦岭,在此尽头处,设第十五鄂博。乌诺拿河之北段贴近阿申盖小河,此最高处旧有卡伦鄂博,向北岭上,设第十六鄂博。旧有鄂博之哈喇果求里,其向北之岭上,设第十七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呼苏鲁克,在呼苏鲁克岭小河之北,其北段岭上设第十八鄂博。旧有鄂博之巴勒济巴图哈当,其右段向北莫恩柯岭上,设第十九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柯莫勒,向北横有山岭,贴近巴勒济勘小河,其南段向西地方,设第二十鄂博。旧有鄂博之格勒达塔,在格勒达塔山之北段,此山众呼为毕勒赤尔,其岭上,设第二十一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克尔浑,向北为克尔浑河,其左段岭上,设第二十二鄂博。旧有鄂博之布库昆河,向北段地方为哈勒高岭,岭上设第二十三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吉勒毕里,在吉勒毕里小河,其北段地方为巴依什里克岭,岭上设第二十四鄂博。旧有鄂博之阿勒塔干,在布攸哈图之北段,岭上设第二十五鄂博。旧有卡伦之阿里楚雅小河,在果尔墨齐小河之北,并顺岭之最尖处,在岭上设第二十六鄂博。旧有鄂博之尼尔克罗,向北为果索勒台小河,其南段岭上,设第二十七鄂博。旧有卡伦之塔布恩托罗果,向北左段地方为克尔河,此北岸之阿达尔嗄岭上,设第二十八鄂博。旧有鄂博之洪果,其北段岭上,设第二十九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阿勒呼特,其北段尽头处并在布格尔,设第三十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阿勒呼特,正与乌诺拿河北段尽头处相对,并在阿喇巴彦租里克之左面岭上,设第三十一鄂博。旧有鄂博之乌布尔巴彦租里克必特开,其北段并在黑岭上,设第三十二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贝尔奇岭,其在北向者,设第三十三鄂博。旧有鄂博之呼尔奇,顺北面岭上,设第三十四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蒙古特努克,其北段地方,并在岭之尽头处,设第三十五鄂博。旧有鄂博之柯勒,向北为吐尔基诺,大河岭之凸出处,设第三十六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托索克托尔,其北面并在托索克岭上,设第三十七鄂博。旧有鄂博之得舌楚,其北面并在霍依岭上,设第三十八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霍林那喇逊,其北面并在岭之凸出处,设第三十九鄂博。旧有鄂博之散多尔特,在沙喇鄂那之北,设第四十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乌布尔托克托尔,在托克托尔小河之北,并在托克托尔岭之左面岭上,设第四十一鄂博。旧有鄂博之库奎什,其右面并在黑岭之北,设第四十二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图尔肯,在乌布尔剖尔克河之北,图尔肯岭之北面,设第四十三鄂博。旧有鄂博之图尔克纳克,其北面岭之最高地方,设第四十四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多罗勒果,在岭之北并在察罕淖尔岭之右面,设第四十五鄂博。旧有鄂博之依玛勒霍,在库尔托罗海岭之北面,设第四十六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乌里图,自北而东,为依玛勒霍小河,此岸之北并在哈喇托罗海岭上,设第四十七鄂博。旧有鄂博之伊林,在依玛勒霍小河之北,自北而东为岭,岭上设第四十八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鄂巴图,自北而东,为旷野之地,地上设第四十九鄂博。旧有鄂博之尼普散,向北即旷野之地,岭上设第五十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墨吉兹格之北,岭之尽头处,设第五十一鄂博。旧有鄂博之齐普盖,迤北一带有荒地之最高者,设第五十二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则林图,在岭之北面并在其尽头处,设第五十三鄂博。旧有鄂博之音克托罗海,向北即旷野之地,岭上设第五十四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蒙古托罗海,迤北一带草地上,设第五十五鄂博。旧有鄂博之安戛尔海,迤北一带草地上,设第五十六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库布勒哲库,迤北一带草地上,设第五十七鄂博。旧有鄂博之塔尔郭达固,向北草地上,设第五十八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察罕乌鲁,向北贴近沙罗额拉岭,设第五十九鄂博。旧有鄂博之塔布托罗海,向北贴近博罗托罗海岭,设第六十鄂博。旧有卡伦鄂博之索克图,向北附近岭上,设第六十一鄂博。旧有鄂博之额尔库里托罗海,向北附近之最高处,设第六十二鄂博。额尔古纳河之右岸,正对海拉尔河口中间,在阿巴哈依图岭之凸出处,设立第六十三鄂博。新定界线大半依在尼布楚所定者办理。现设之鄂博,由布尔古特依山起至额尔古纳河之最高处止,北面地方归于俄,南面地方归于清。本约内声明,所有两国山、河、台干,何者为俄属,何者为清属,经此次议定之后,各设鄂博,嗣后两国人民遇有越界游牧者,即各自收回。此次划定疆界,互定条约,实为两国绝除争端起见,兹再各书合例公文一条,亲自画押,互换于额尔古纳河之最高处,即阿巴哈依图岭是也。鄂博方向列后:中俄两国重设鄂博单,经两国界务官校正,至设立鄂博方向,由第一鄂博起,贴近波尔河,并在恰克图、鄂尔怀图之间迤东起至额尔古纳河之最高处止,凡与鄂博相对之处,于俄国一面。则设以卡伦各官,俾见明晰。第一鄂博、第二鄂博、第三鄂博、第四鄂博、第五鄂博;以上鄂博,与其相对之处,即设以俄国卡伦官。一、此卡伦官员,即于赤果罗瓦、阿什哈巴赤、塔布乌赤三种人内选充。惟五鄂博相对之处,在楚库河之北岸有一村,半为铁匠居住,该村内有俄国差员三名,应即充为卡伦官之职,并奉国命,饬其兼查边务。第六鄂博、第七鄂博、第八鄂博、第九鄂博、第十鄂博;二、此卡伦官员,亦于以上所言三种人内选充,令其在楚库河之北岸,正对柯夺里口居住。第十一鄂博、第十二鄂博、第十三鄂博、第十四鄂博、第十五鄂博;三、此卡伦官员,即于霍里恩种人内选充,并准其在梅什河边与库穆伦口相对处随意游牧,或于草地上,亦无不可。第十六鄂博、第十七鄂博、第十八鄂博、第十九鄂博、第二十鄂博;四、此卡伦官员,即于萨拉多勒种人内选充,令其在巴勒济勘小河边居住,归什依萨哥尔拜随时稽察。第二十一鄂博、第二十二鄂博、第二十三鄂博、第二十四鄂博;五、此卡伦官员,亦于萨拉多勒种人内选充,令其在阿勒塔小河边对吉勒毕里鄂博居住,归以上该员随时稽察。第二十五鄂博、第二十六鄂博、第二十七郭博、第二十八鄂博、第二十九鄂博;六、此卡伦官员,即于萨尔的勒种人内选充,令其在克尔河边,贴近塔布恩托罗果鄂博居住,归舒连格依图诺随时稽察。第三十鄂博;七、此卡伦官员,即于察姆察吉种人内选充,令其在特尔恩小河边,贴近阿勒呼特鄂博居住,归舒连格郝托随时稽察。第三十一鄂博、第三十二鄂博、第三十三鄂博、第三十四鄂博、第三十五鄂博;八、此卡伦官员,即于波赤格种人内选充,令其在附近蒙古鄂博地方居住,归廓布随时稽查。第三十六鄂博、第三十七鄂博、第三十八鄂博、第三十九鄂博、第四十鄂博;九、此卡伦官员,即于乌勒楚种人内选充,令其在乌楚尔霍必里小河边,近霍林那喇逊鄂博居住,归什依萨多格尔随时稽察。第四十一鄂博、第四十二鄂博、第四十三鄂博、第四十四鄂博、第四十五鄂博;十、此卡伦官员,即于果诺瓦种人内选充,令其在多罗勒果小河最高处,及察罕淖尔,并贴近多罗勒果鄂博居住,归什依萨沙诺麦随时稽察。第四十六鄂博、第四十七鄂博、第四十八鄂博、第四十九鄂博;十一、此卡伦官员,即于巴里喀吉尔种人内选充,令其在依玛勒霍小河边,贴近鄂巴图鄂博居住,归什依萨必尔楚随时稽察。第五十鄂博、第五十一鄂博、第五十二鄂博、第五十三鄂博;十二、此卡伦官员,即于乌梁种人内选充,令其在塔尔湖边,贴近墨吉兹格鄂博居住,归什依萨赤随时稽察。第五十四鄂博、第五十五鄂博、第五十六鄂博,第五十七鄂博、第五十八鄂博;十三、此卡伦官员,即于诺密种人内选充,令其在附近塔尔郭达固鄂博之湖边居住,归舒连格依多诺随时稽察。第五十九鄂博、第六十鄂博、第六十一鄂博;十四、此卡伦官员,即于赤吉尔种人内选充,令其在哈苏台湖边,贴近察罕乌鲁鄂博居住,归舒连格乌莫赤随时稽察。第六十二鄂博、第六十三鄂博;十五、此卡伦官员,即于多勒讷密、廓奴尔等种人内选充,令其在额尔古纳河旁,贴近鄂博并对海拉尔河之中间,在阿巴哈依图岭之凸出处居住,归舒连格布哥罗、得尔、阿毕随时稽察;此项卡伦官员,由额尔古纳河之左面直至渡口处,给以稽察之权,渡口正与哈乌拉图岭相对,此岭没有俄国卡伦官,系尼布楚差员兼充。

雍正五年九月初九日俄历一七二七年十月十二日

【注】

① 指中俄《布连斯奇界约》。② 指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河为表现,则垒石为包,称为鄂博,今称敖包。③ 卡伦 突厩语,即哨所。清代在东北、蒙古、西北各地设置,用以管理游牧、监督贸易、防范入侵等。④ 通古斯之音译。

【简释】

中俄双方在《布连斯奇界约》基础上,经双方界务官进一步分组勘分后签订的中俄中段界约。早在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期间,清廷索额图使团就曾提议同时划分中俄间的中段边界,然而为一心想多占中国领土的沙俄政权所拒绝,为此1717年10月,暂时终止中俄贸易。彼得一世死后,1725年叶卡特林娜决定借祝贺雍正帝登极的机会,派代表来华商谈恢复贸易和边界谈判事。1727年4月,中俄双方达成初步协议。同年7月初,双方在恰克图附近的布尔河畔开始正式会谈。经俄方代表的软硬相逼,9月1日双方签署了《布连斯奇界约》,对中俄中段边界作如下规定: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的第一鄂博为起点,由此向东至额尔古纳河,向西至沙毕纳伊岭,北部归俄国,南部归中国。事后,双方派出界务官分组勘分国界。额尔古纳河一线,中方由侍卫瑚毕图,郎中那彦泰,俄方由首席界务官、秘书格拉祖诺夫会同前往勘定。在具体勘分恰克图以东至额尔古纳河阿巴哈依图岭的过程中,俄方人员又卑劣无耻地多占了许多中国领土。1727年10月23日,中俄双方代表在详细勘界的基础上,又签订了《阿巴哈依图界约》。至此,中俄东部边界完全划定。

更多信息: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

//www.mouluexue.com/tiaoyue/2020051464.html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