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联 正文

苏联·托洛茨基

扫码手机浏览

苏联·托洛茨基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苏联早期政治活动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托派首领。1879年11月7日生于乌克兰赫尔森地区的杨诺夫卡村一个犹太人的富农家庭,在尼古拉耶夫中学读书期间接触一些青年革命家和阅读一些进步书刊,1897年和一些进步青年成立了“南俄工人同盟”,在工人中进行革命活动;1898年1月被捕,被流放西伯利亚四年,1902年秋从流放地逃跑,取道巴黎到敦伦与列宁会面,参加《火星报》编辑工作。1903年7月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讨论组织原则问题上,他支持马尔托夫的立场,因此成为孟什维克分子,但到1904年9月又同孟什维克决裂,从那时起一直到1917年5月,摇摆于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之间,是一个中间派人物。俄国1905年革命期间,他先后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副主席、主席,不久被捕,被监禁15个月,在狱中写了《总结与展望》一书,阐述了“不断革命”思想。1907年4月,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伦敦举行的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持“中派”立场。1912年8月联合取消派、召回派和其他反布尔什维克派别,组织了反党的“八月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迁居到法国,担任《我们的言论报》编辑,进行反战宣传。1917年1月到美国纽约,和布哈林一起参加了《新世界报》的编辑部工作。俄国二月革命后,托洛茨基于1917年3月回国,加入“区联派”并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委员。1917年8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布) 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他与“区联派”一起被接纳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当选为中央委员。当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苏维埃取得多数后,他被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不久又在党中央委员会中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七月事件”以后,他被推选为准备夺取彼得格勒政权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虽然在进行革命的条件和起义日期上与列宁有分歧,但他在十月武装起义准备工作中做出了贡献。十月革命胜利后,在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中,托洛茨基担任外交人民委员; 在与德国进行布列斯特和平谈判期间,他担任苏维埃俄国首席代表。1918年3月,他被任命为苏维埃共和国陆海军人民委员,兼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同年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1920年1月,他从前线回到莫斯科,负责恢复交通运输工作,任交通人民委员。在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变时期,他错误地认为必须继续推行战争期间所采取的措施,竭力主张劳动军事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挑起在工会问题上的争论。他反对在工会中扩大民主,主张在工会中采取强制军事命令方法代替说服教育方法; 主张工会国家化,把工会和国家结合起来,使工会不去维护工人群众物质上、日常生活上和文化上的利益,不去用社会主义精神教育工人。在1923—1924年初,列宁病重不能工作期间,他又挑起党内争论: 在经济方面,以 “左”的面目出现,以 “无利可图”为借口,要求关闭若干大企业,并提出 “工业专政”的口号,即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来发展工业; 在组织方面,违背俄共 (布) 十大的决议,继续要求党内有派别和集团活动的自由。他不久又和意见相同的46名负责干部联名给党中央写信,指责党内所形成的制度扼杀着党的自主性,党被精心安排好的官僚机构所代替,从而迫使党进行公开争论。在激烈辩论过程中,绝大多数党组织和党员谴责了托洛茨基的派别活动。俄共 (布) 第十三次代表会议对这次辩论做了总结,指出这个反对派不仅企图修正布尔什维主义,不仅公然背离列宁主义,而且具有十分明显的小资产阶级倾向。当列宁逝世后,他的派别活动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急忙写了《论列宁》、《十月革命的教训》等书,一方面自我吹嘘,夸大他的作用,一方面把过错转嫁给别人,歪曲列宁的立场和作用。1925年1月俄共(布) 中央全会对托洛基提出了严重警告,并要求他在行动上而不是在口头上服从党的纪律,免除了他所担任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陆海军人民委员的职务,另任他为中央租让委员会主席和电气技术管理局局长、工业科学技术院院长、全苏最高经济会议产品质量特别委员会主席。但在党中央仍保留其政治局委员职务。1925年俄共 (布) 第十四次代表会议做出了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的决议,而他却一贯坚持其 “不断革命”思想,否定在苏联一个国家内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并诬蔑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有民族狭隘性的气味”,是“斯大林主义的基本教条”。他提出了 “世界分工论”,认为苏联不可能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同时,他以极 “左”的面目出现,提出了 “超工业化”政策来反对工业化,主张最大限度的增加农民赋税,以便取得“超工业化”所需要的资,并结成 “反对派联盟”继续向党发动进攻。因此,1926年10月联共(布) 中央和中央监委联席会议撤消了他的政治局委员职务,但他在背地里仍进行派别活动,并提出了所谓 “八十三人政纲”,嘲笑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结束反对派的反党活动,1927年10月联共 (布) 中央和中央监委联席会议通过决议,解除了他的中央委员职务,不久又被开除出党,1928年1月被流放到天山脚下的阿拉木图,1929年2月被驱逐出境到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普林吉坡岛侨居4年。在此期间,他办了《俄国反对派通报》,撰写了《我的生平》、《不断革命》、《我国革命史》等书; 还纠集国际反对派的一些人,于1930年5月成立了“左派反对派国际局”,因此在1932年2月被剥夺苏联公民权,取消苏联国籍。他于1933年6月到巴黎,继续出版《俄国反对派通报》。1933年10月,他写成《苏联和第四国际》一书,提出了建立第四国际问题。1934年7月,《新国际》创刊,他着手筹建第四国际。1935年6月移居挪威的奥斯陆,在这里他写完了《背叛了的革命》一书。1936年末,被挪威政府送往墨西哥,侨居在墨西哥小镇科亚坎。1938年9月3日,托洛茨基在巴黎成立了“第四国际”,全称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这次会议有21名代表出席,通过了由他起草的《过渡纲领》,全称为《资本主义的垂死呻吟和第四国际的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希望战争能给第四国际带来好处,并不分战争性质如何,认为“战争仍将是革命之母”,不管希特勒德国及其同盟国取得胜利,还是与它们对立的国家取得胜利,归根到底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战争会震动国际工人阶级,推动他们采取革命行动。1940年5月,第四国际召开紧急大会,通过了《关于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宣言,不分时间、条件和地点,笼统推行使“本国政府在战争中失败的政策”。1940年8月20日,托洛斯基被西班牙人拉蒙·梅尔卡德用鹤嘴冰镐从背后杀伤,因抢救无效而在第二天便离开人间,结束他充满矛盾、对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既有贡献又有危害的一生。

更多信息: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

//www.mouluexue.com/sulian/20210428523.html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