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历史 正文

桑特海峡战役

扫码手机浏览

桑特海峡战役

1607年,英国人来到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开始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经过不断殖民拓荒,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人已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在此期间大批移民移居北美,其中,大多数是英国人,也有不少来自欧洲其他国家。此外,还有不少从非洲贩卖来的黑奴。

当时,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成为经济发展主流。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落后的经济成分。殖民地的统治模式是依照英国政体建立的,每个殖民地都有自己的总督和议会。总督代表英国对殖民地进行统治,拥有行政、经济和军事大权,可以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的经济来往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殖民地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18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如富兰克林杰斐逊。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民族和民主意识日趋增强。

18世纪中叶,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迅速,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盛产小麦,南部种植园经济繁荣。北美生产的很多产品甚至能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产品一争高低。

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为争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英国与法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英国虽然打败了法国,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区,可是,长期战争导致了财政困难。于是,英国政府不断地要求北美各个殖民地增加税收,实行高压政策,将北美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殖民地经济发展,并从殖民地搜刮财富。殖民地人民不满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导致战争爆发。

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13个州的民兵联合进攻加拿大遭到失败。

1776年,英国增兵北美,华盛顿率军1.8万人防卫纽约,被英军击溃,被迫撤退到特拉华河时,华盛顿身边只剩下4000余人,法国和西班牙看到有利可图,便开始向美国提供财政援助。

1777年,英军占领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华盛顿试图夺回费城,结果部队在浓雾中自相开火,反攻失败;随后,在这一年里,美军成功击溃前往内地扫荡的一支英军,获得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这也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78年,法国承认美国独立,签订法美同盟条约,条约规定“法国保证美国的独立及其在同英国的战争结束时确定下来的领土”。随后,法国对英国宣战,法英海军发生多次海战;英国政府得知法国舰队出动奔赴北美的消息后,命令费城英军退到纽约,美军这才得以收复费城。而在于法国海军的较量中,英国占领西印度群岛和印度的几个据点;这一年底,英军攻占佐治亚州重要城市萨凡纳,华盛顿的大陆军损失5000余人。

1779年,法国占领塞内加尔的圣路易斯和西印度群岛的几个岛屿;法国和西班牙组成人型联合舰队准备进攻英国本土,英国主力集中防守本土:法英多次发生海战;法美联合攻击萨凡纳失败。

1780年,英军攻占南卡罗来纳重要城市查尔斯顿;英法在西印度群岛多次发生海战;7月,罗尚博率领的法国特别远征军在纽波特登陆。

1781年,法国对通往英国本土的泽西岛发动袭击失败,迫使法国改变战略,法国格拉塞舰队来到北美,与英国海军展开多次战斗,短时间内获得了切萨皮克湾的绝对制海权。之后,法美联军在格拉塞舰队的策应下迫使约克敦守军投降,北美大陆的大规模战斗自此结束:西班牙与法国联军占领佛罗里达的彭沙科拉城,法英海军在西印度群岛、佛得角海域多次爆发战斗。英法在北美海域内的交战呈胶着态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1782年4月9-12日,决定北美海上战局的桑特海峡战役爆发。提到这场战役就必须要提及英国皇家海军指挥官乔治·罗德尼司令。

英国皇家海军上将乔治·罗德尼,是第一代罗德尼男爵,1719年2月13日,生于英格兰萨里郡泰晤士河畔,是亨利·罗德尼的次子。亨利·罗德尼早年加入英国陆军,曾在西班牙服役。

乔治·罗德尼早年入读哈罗公学,在学期间志愿入伍。在地中海服役期间,他在“海豚号”上当值,于1739年2月15日,取得上尉军阶。1742年,罗德尼擢升为初级舰长,并于同年11月9日,被派往“普里茅斯号”服役。

1747年10月14日,由于在对抗法军的海战中表现出色,获授军勋,自此开始书写其辉煌的战绩。

在1749年5月9日,罗德尼获委任为纽芬兰总督兼总司令,同时还获授海军准将军阶。罗德尼作为一位海军军官,之所以获委任总督,主要是因为这可保障当地的渔业利益。

在1751年,他当选为索尔塔什的下议院议员,后又于1753年迎娶了第一任妻子。

在七年战争期间,罗德尼屡获委以重任。1757年,指挥战舰“都柏林号”,参与攻击罗什福尔的长征,第二年,又以同一艘战舰,成功占领路易斯堡。

1759年5月19日,罗德尼晋升为海军少将,随即被指派统率一队小型分遣舰队,前往法国海边城镇勒阿弗尔,阻止在当地集结的法军军舰向英格兰进发。罗德尼的舰队连续两日向勒阿弗尔进行轰击,使敌军损失严重,并成功完成既定作战任务。

1760年,他又率领另一支小型分遣舰队,成功掳获敌军军舰,而且,还成功封锁迪耶普一带的口岸。罗德尼在1761年10月出任背风群岛总司令,其后在1762年以不出3个月的时间攻陷马提尼克。此外,在攻击皇家堡的战役中,罗德尼的军队在登岸后,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

1763年,英法间的战争结束,罗德尼返回国家,由于他战绩彪炳,深受国人欢迎,在回国前获授准将军衔,返回国内更是获得英国上、下两院致谢。

1782年4月9日,罗德尼追截法国军舰,在桑特海峡与法国海军展开决战。当时,罗德尼拥有36艘战列舰,法军统帅格拉塞有33艘战列舰,法军采取避战策略,双方展开追逐战。

当罗德尼得知格拉塞要护送一支进攻英国领地牙买加部队时,他不顾后防,全力追击格拉塞。逃避战斗的法国舰队被追击到诸圣群岛时,挡住了去路,只好回头迎战追兵。

战斗伊始同寻常一样,双方各自排列纵队,互相平行,以4-5节的速度相向行驶。格拉塞的炮手发射链弹、棒弹,打断英舰的帆缆。此时,英军尚未筹备好集中击毁敌舰的火力。双方的舰队就擦肩而过。就在此时,风向发生变化,东风转东南风,法舰纵队被风力从中间吹开。

片刻之后,罗德尼决定旗舰立即右转舵,横切入法国舰队,并同时向被切断的法舰队后部军舰猛烈开火,一艘法舰立即丧失战斗力。可是,望见仍挂着“一路纵队”旗号的旗舰,罗德尼的其他舰长们不知如何是好,慌乱之中也跟着穿插过来,与敌舰平行同向前进。可就在穿插时,英国舰队自己也有被切断的忧虑。这时,罗德尼接受以往战斗的教训,立即降下了“一路纵队”的旗号,高高升起“接敌近战”的信号。

于是,英舰纷纷各自为战,围住近身的法舰展开围攻,以4对3或3对1的优势攻击法舰队。而这时,法舰的左舷恰好是没有准备作战的“不设防”区。从上午9时切断法国纵队开始,直到傍晚,共有5艘法舰投降,法国的旗舰也成为英军的战利品,格拉塞被俘。

罗德尼的喜讯传到英国,震动朝野,全民欢呼,因为这是自七年战争以来,皇家海军对法军取得的最辉煌的海战胜利。

一位从未参加过海战的业余海军战术研究爱好者约翰·克拉克,依据平时的思考,特别是根据以往海战的战例,研究出一套新的海战战术,他认为:一路纵队队形的一个最严重的缺点,就是其作战成功有赖于敌方的配合,也就是说,敌方也必须以此队形战斗。可是,自从英国确立霸权地位之后,法国舰队除了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之外,一般都采用新的打完就跑的游击战术,所以,克拉克断定,传统的一路纵队战术定会失去作用。克拉克认为,法舰之所以能逃走,完全是“一路纵队”编队时间过长导致战机被贻误。于是,他写了《论海军战术》,阐述自己的观点。书中展示了各种战术要图和海图,论述的主要问题是“集中舰队的大部分火力,重点攻击前卫或后卫中的小量敌舰”。这条原则的根据是帆船舰队的一个根本事实:风向和风速决定着战舰的机动能力。若集中火力攻击敌后卫一部分军舰,待其前卫和中军转头来支援时,战局已无法挽回。

罗德尼从朋友那里得到一本克拉克的《论海军战术》手抄本,他仔细研究了克拉克的理论。并且运用到实战中,从而在桑特海峡一战中开创了海战史的新纪元。英国海军沿用了一个世纪的“一路纵队”线式战术,被“突破敌舰纵队”的新战术代替。

罗德尼的这一功绩有一部分是他的旗舰舰长查尔斯·道格拉斯创造的。他在战前曾与克拉克探讨过新战术问题,也正是他,说服了罗德尼采用克拉克的战术。此外,他还是位军械革新家。他采用法兰绒药包代替丝绸药包。绒布比丝绸易燃,故不会在炮膛内留下未烬的残渣及烟垢,也就免去了清洁之劳,从而提高了射击速度。道格拉斯的另一项改革是将火药与炮弹之间的弹塞浸湿,以减少弹塞燃烧的可能性,也就避免了烟垢。他还有一项改革:在一根空心鹅毛管内装上火药,再将鹅毛管插入火炮的火门,这要比用角制火药筒向火门倒药的方法更迅速一些。在诸圣岛战役之前,炮手们就准备了足够的火药鹅毛管,此役果然派上用场。为提高火炮射速,他设计了一套弹簧铅锤装置,用来减小炮的后座力,使火炮能更快地退回发射位置。他还设计制造了一套复合滑车装置,在炮身下装了一块契形木座,用来调整炮口的高低,使炮手能更准确、更灵活地瞄准,扩大了射击角度。这种改装的炮可向左右水平移动45°,当敌舰接近,但尚未到射击位置时,就可连发三弹,在敌舰驶离时,同样可连发3发炮弹,这种密集炮火威力巨大。为罗德尼获得荣誉的英舰上还有一种新式武器——卡伦短炮。这是一种巨型短炮,因由苏格兰的卡伦铁工厂制造而得名。它被装在轨道上,比一般轮式舰炮摩擦力大,因而减少了火炮后座力。它的火药包有5.5磅,可发射68磅重的巨型炮弹,它在近距离射击时,会展现出极大的杀伤力。

罗德尼凭借桑特海峡战役为自己获得荣誉,也改革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装备和战法。为此,皇家海军先后至少为5艘战舰命名为罗德尼号。

更多信息: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

//www.mouluexue.com/shijie/2020054118.html

大家在看